东汉许慎作《说文解字》,解说中国文字的来历;对外汉语教学也可以如此有趣,汉字拆字可以令老外对中国文字的“精深”内涵有更深一步的了解。
要拆的六个字是:安家,饭馆,群众。
1.安家
“安”,从构成上看,是一个女人坐在屋檐下。中国文字是象形的,可以想象,一个女人,穿着旗袍,挽着发髻,坐在中国式的飞檐之下,品茶抚琴读书教子的场景。女人居家,即为“安”。
“家”这个字,有点怪——为什么瓦房下面养一只猪,就成了家呢。我想了很长时间,也没想明白。其实,这只“豚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猪,而是小孩。试想,人 的幼年,对“脏、乱、差”没有任何感觉和畏惧,土里泥里,摸爬滚打,和一只小猪也差不多。古人遂将小孩和猪归为一类,“家”,即为此意。要是从家等于房檐 下面圈着一只猪的本意解释,也说得过去。
一个家庭,有了女人,就有了安定;有了孩子,就有了未来和欢乐;有了猪,一群肥头大耳的猪,就有了财富。“三十亩地一头猪,孩子老婆热炕头”,中国人的幸福观,是简单、实际的,也是非常农民的。
2.饭馆
“民以食为天”,“饭”这个字,左从“食”,右从“反”,去了左边,也就是砸掉老百姓的饭碗,那么,老百姓只有一条路,就是“反”。
再看“馆”。所谓“馆”,即是“官”吃“饭”的地方,大多数朝代、大多数人民与“馆”无关。可是,当大多数人民都没有饭吃的时候,他们的愤怒就会像火 焰一样指向“官”。“饭馆”这两个字,一起去掉左半边,岂不是“反官”。中国历史不断重演的也就是这一幕,官贪而民贫,官员大肚子高耸,人民匍匐在地,可 一旦人民被逼无奈,官员们下馆子的日子也就结束了。
3.群众
羊是一种极为温顺的动物,也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。同时羊肉也是美味的,汉字当中很多充满幸福感的汉字都以“羊”作构件,比如“鲜”、比如“美”、比如“善”、比如“羹”,都是因为有了“羊”的缘故。
“群”,左为“君”,即君王,右为羊,即绵羊,“群”不过是君王身边的一群任其驱赶、任其宰割的绵羊而已。
集权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,都是这种命运,即使贵为皇亲国戚,也不能摆脱“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”的悲惨处境,被我们称为“天子”的皇帝,就是这样俯视他 的草民的。不过,历史也有了不小的进步,汉字简化之后,曾经踩在君王脚底下的“羊”,地位上升了,在君王右侧和“君”“平起平坐”了,但没有更改的是, “群”依然是被集权者驾驭的羊群。